長樂市教育局
長教中[2016]15號
關于進一步規范長樂市中學
教學常規管理實施意見(修訂稿)
為了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我市在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經驗與階段成果,在原有2012年修訂頒發《長樂市中學新課程教學常規》的基礎上,結合2016年“教學質量提升年”的要求,對長樂市中學教學常規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備課
教師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提高教師備課水平,是減輕師生負擔、成就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教師在備課時要堅持把“以人為本、先生后師、先學后教、當堂過關”作為備課基本原則,把“情感與知識并重、欲望與習慣共(同)培(養)”作為備課的基本目標。
1.備課程序
(1)確定目標: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材》,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明確所教學科的課程性質、目標和實施建議。
(2)熟悉教材:通讀全冊教材,了解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在學段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把握學科主干知識、主要思想與方法,科學地安排課時。
(3)研究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與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已有知識、能力情況、學習欲望與習慣,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學科教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4)編寫教案: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最后再進行個人備課(即,“個體—集體—個體”備課三程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編寫課時教案。
(5)編制學案:在教案基礎上編寫《學案》?!秾W案》主要包括精確目標(知情雙重目標)、精準練習(分層練習)與精簡反饋(知識反饋與練習反饋)三部分內容。
(6)資源整合:教師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實踐和反思,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加以組織、整合,實現教材內容的再創造,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提高學校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
2.編寫教案
(1)教案內容要求:目標明確,知情并重;重難點突出,訓練點準確;時間結構合理,體現分層教學。教案重在體現教學程序設計的科學性,不提倡照抄課文內容。提倡教師在教案中寫出“主要教法、德育素材、學法指導”等項目,鼓勵教師編寫有創意的教案、簡明實用的教案。
(2)教案可詳可略,因人因科因課而定:教案格式要規范,不得隨意省略。允許在舊教案基礎上進行修改與補充,舊教案最多使用兩年;電子版教案要求教師自己編寫,要有任課教師修改、補充(手寫)的痕跡。杜絕使用原封不動的舊教案、他人教案、電腦拷貝的教案等。
(3)教案格式:教案的基本格式為:教學課題/課型(如,新授課、鞏固課、復習課、作文指導課、練習試卷講練課……)/教學三維目標(或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師生活動)/作業(至少分必做與選做兩個層次,提倡分A、B、C三個層次)/板書設計/教后記(教學反思)。
二、上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我們提倡教師在上課時要堅持把“傳播知識、啟迪智慧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堅持把“精確目標、精練講授、精準練習、精心指導、精簡反饋”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式。
1.嚴謹上課
教師要嚴格按課表上課,不隨意調課,按時上下課,中途不離開教室;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不說有損學生人格的話,不做有損學生身心健康的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禁使用手機,并將手機置于靜音狀態。
2.目標明確
新課程提出的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可簡化為“知識目標”與“情感目標”。在備課與上課過程中,情感目標的實現都應得到真正落實。只有情感目標與知識目標并重的課堂,只有體現以人為本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也才能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宗旨。
3.指令清晰
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課堂指令的清晰與否。清晰的課堂教學應具備“三要素”:一是明確的任務——明確布置學生應完成的具體學習任務;二是約定的時間——向學生確定完成任務的大約時間;三是恰當的檢評——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檢查與評價。
4.訓練到位
教師應保證學生當堂訓練的時間;教師要在當堂訓練時,針對學生個體或學習小組,進行快速指導、全員指導、全方位指導;要用好學習互助小組,選用小組長,培養使用學科小先生;課堂練習提倡當堂“生生互批”,教師全部檢查,重點選批等方式。
5.調動有效
教師應用好師生課前問候,進行課前全員調動;教師應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堅持“精講精練、分段講授、講練結合”的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堅持課堂激勵原則,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與鼓勵;杜絕學生“課堂睡覺”現象的發生。
6.習慣培養
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保證學生坐、立、執筆姿勢正確,對學生進行閱讀、聽課、書寫、練習、互助等習慣養成,做到“教師文明執教、學生禮貌上課”;教師上課應至少隨帶“五個一”[教材(包括教輔用書)、教案、學案、紅筆、點名冊]進教室;學生上課應至少隨帶“五個一”[課本(包括教輔用書)、課堂練習本、直尺(三角板)、藍筆、紅筆]進教室。
7.媒體應用
重視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合理使用教學輔助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數字化圖書館等教學環境,充分利用白板進行交流互動,利用微課等資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探索構建智慧課堂的途徑和策略,為實現教育信息化而努力。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時還應注重實效。
8.文明上課
教師文明上課要求做到:教師要帶著愛心、激情與微笑走進教室;儀表端莊、言行舉止文明;語言表達準確,板書規范,不出現有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行,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為學生營造“文明、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
三、作業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提升能力、提高課堂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反思教學得失、激勵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1.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一般要求呈現書面形式,不以口頭形式布置;教師的作業布置至少要分“必做”與“選做”兩個層次,提倡分A、B、C三個層次布置作業,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配套練習”或“學案”,教師必須先“下水”,然后有選擇地進行布置。
課外作業的布置要嚴格執行中學進校教輔材料使用管理規定,做到題量適中、難度適宜;科學控制學生每天課外作業量。切忌布置機械重復的作業,更不能布置“懲罰性作業”;鼓勵教師針對學生個體布置個性化作業。
2.作業批改
教師要全面檢查、批改學生作業(配套練習要100%檢查,抽批不少于三分之一),不能由學生替代教師批改。提倡作業先由學生互批再由教師批改,是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質疑釋疑,以期達到更好的批改效果;作業批改可采用“等級制”、“百分制”、“評語制”等形式,用好書面激勵學生這一重要手段;作業批語要規范,讓學生看得懂;教師批改作業后要寫上日期;作業要“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養成良好的教與學習慣。
3.作文批閱
作文采取精批與略批相結合的辦法。精批數量至少占總數的三分之一,要求“先通覽后細改”,加眉批、旁批和總批;略批數量不多于總量的三分之二,要求先通覽全文,劃出錯別字、病句,適當提示。精批與略批輪換進行。在精批中選出佳篇加以講評,對于作文有進步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恰當鼓勵。
四、輔導
輔導要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輔導對象分優秀生輔導與后進生輔導;在形式上,分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在內容上,分心理輔導、學習目的態度輔導、學法輔導、閱讀輔導、課文輔導、作業輔導等。
1.教師輔導
教師輔導的重點應放在中下層面學生;重在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方面的輔導;課堂上,教師輔導與學生當堂練習同步進行。課外輔導要加強家校聯系,教師可利用微課課件、微信平臺、QQ平臺等現代教育信息手段對學生進行輔導。
2.同伴互助
在全市推行學習互助小組,選用學習小組長、學科小先生的課堂學習策略,讓“學困生”在課堂上得到學習同伴的及時、有效地幫助,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學業成績的分化,減少厭學、流生現象的發生。
3.培優輔后
每位教師都應有“培優輔后”學期或學年計劃;要擬出本學科旨在幫助學生的“學優生”與“學困生”名單,擬訂計劃及措施;學校教務處應掌握并落實各位教師的“培優輔后”計劃,注重檢查落實,提高培優輔后的實效性。學科培優輔后應堅持“先學科、后班級;先課內、后課外”的工作策略。
五、考核
考核是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學習信心和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改進的重要手段。充分重視考核的功能,如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對知識進行梳理與歸納的功能等。
1.控制考試難度
考試的難度要與學生知識水平相當。期中、期末統考試卷的設計要兼顧不同層面的學校、學生。畢業班模擬考試難度可與中、高考試卷難度相當。初、高中起始年級、起始學科的考試,應充分發揮考試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考試中獲得學習信心,不要讓考試過程變成摧毀學生學習信心的過程。
2.限制考試次數
每學期舉行期中、期末考試各一次,各學科都要對每次考試成績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和學科會診,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大力提倡課堂小測,把課堂小測(考查性質)作為激勵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每一次考試或小測,試題難度要適中,最好也能分層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機會。反對無計劃、無限制的過度頻繁的考試。
3.考試成績評定
考核分考試和考查兩種??荚嚥捎冒俜种?,考查采用等級制。在平時考試中盡量采用“百分制”,以強化學生的學科平衡意識,提高各學科學習水平,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局還將對中學教學質量進行全面地監測考評與量化。
六、教研
學校要建立以校為本、自下而上的教學研究制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整合各方面的教研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1.校本教研
結合長教人[2015]94號“關于全面開展中小學校校本研訓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為進一步規范教師教學常規行為,落實學校教學管理措施,強化校本研修及教研組活動,特作以下要求:
(1)規范教研活動的開展。在活動內容的實用性及強化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學校各教研組每周定期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根據各教研組的學科特點,一次圍繞一個重點或解決一個問題,突出經驗交流和焦點問題探究和反思。或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學科課程標準及其解讀,研討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及其引導策略,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改進。
(2)抓實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組長必須事前準備好教研活動內容,組織好每次活動。嚴格簽到與考勤,定點、定時間、定內容。做好教研活動記錄,結束時交教務處專人檢查、蓋章。
(3)建立教學常規月簡報制度。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每月匯總各項教學常規任務完成情況,定期向學校教務處匯報本教研組教研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把學校的意見傳達給教師,及時調整和改進工作。
(4)落實公開課。每學年各組每個成員至少開一節校內公開課。
2.教研片活動
各學校應按教師進修學校的統一安排積極承擔學科教研片活動,教研片活動承辦學校要配合學科教研員做好教研活動的準備、宣傳、考勤、后勤保障等工作,承辦學校的學科教師至少上一節公開示范課。
參加教研活動是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教師要積極參加長樂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學科教研片活動,跨學科授課教師必須參加所有任教學科的教研片活動。學校教務處要及時通知參與教研培訓活動的教師。確需請假的老師經學校教務處批準后,再向學科教研員提出申請,辦理好請假手續,教務處要積極幫助參與活動的教師調好課程。教研員要將活動出勤情況及時報送中教科,無故缺席者將通報批評,并由所在學校按考勤制度以曠課處理。
3.協作體活動
本著“加強教研,相互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宗旨,協作體龍頭學校要組織協調好本協作體的教研、集備、公開課、集中閱卷等各項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研究上的示范、輻射作用。其他協作校要積極配合,認真組織學校教師按照每一學期的預案安排完成各項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1)龍頭校(輪值校)于每學期開學初召開協作體領導小組會議,商討活動方案,制定本學期教科研活動計劃。
(2)根據協作體領導小組會議精神,制定教科研活動安排表。每次活動前,各校聯絡員要及時通知有關人員,積極準備有關材料,承辦學校應指定中心發言人,并負責做好接待、考勤、后勤等工作。
(3)協作體學校都應積極、主動完成各項教科研任務,定期交流、協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4)協作體學校之間應公開學校教學資源,充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如聘請專家講座、開展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研討會或舉行教學公開周活動時,應提前聯絡其他學校,為其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
七、督查
1.巡課制度
行政巡課是實行學校精細化教學管理,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行為,實現教風學風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建立和實行巡課制度,使教學常規要求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具體巡課的內容如下:
(1)師生課前準備情況。上課預備鈴響至上課鈴響之間,任課老師是否到達所在班級,重點關注預備鈴響后上課教師是否到位。學生學習用品是否擺放整齊,是否靜坐等待。
(2)教師執行課表情況。教師是否有脫崗或中途離開課堂現象。
(3)老師課堂行為表現情況。
2.推門聽課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促進高效課堂建設,提高學校教師的業務水平,要求中學行政人員開展推門聽課活動。
推門聽課由校長室、教務處組織并實施,所有行政都要參與推門聽課。推門聽課過程中,重點關注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不僅聽課,更要了解該教師的教學準備情況,關注班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聽課后主動與老師交流意見,研討反饋。
學校校級領導,教務處正副主任每學期聽課應不少于30節,其他行政人員每學期聽課應不少于20節。教育局中教科在教學常規檢查時將對學校領導的聽課情況作專項檢查評分。
長樂市教育局相關科室干部、進修校領導應采取推門聽課的方式加強中學課堂監控,教師進修學校學科教研員每學期聽課應不少于50節。
3.檢查反饋:
學校要定期(月查)檢查、指導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學習輔導、教研集備、考試評價改革等情況,對檢查的結果要及時認真地進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及時整改。每學期至少要對全校的教學質量進行一次分析研討,研究、制定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
教育局中教科每學年將對各中學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抽查或全面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給予通報。
長 樂 市 教 育 局
二〇一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