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長信箱
信息檢索
注冊     登陸        

高一歷史人民版必修二專題一第四課 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
2008/6/23 11:47:11     來源: 本站原創     點擊: 4569

高一歷史人民版必修二專題一第四課

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

???????????????????????????? ?長樂二中史地組? 吳洪水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1)會說出中國古代幾種基本的經濟政策。

2)會描述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重要表現及其后果。

3)能復述中國古代區域經濟政策的特點及其后果。

4)能復述中國古代工商業管理政策的特點及其主要表現。

5)會描述中國古代統治者抑制奢侈、提倡節儉的主要原因。

6)會總結中國古代經濟政策的主要特征及表現。

2過程與方法:

1)參照“導學提綱”,閱讀教材,歸納要點,回答相關問題。

2)應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進行推理分析,比較論證,主動探究歷史問題。

3)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思考和總結,并及時進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重農抑商、閉關政策的消極后果,領悟今天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2)感悟節儉對社會和諧與進步的重要意義,崇尚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表現及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教學難點】重農抑制商政策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導學提綱】

1、什么是重農抑商政策?中國古代為什么要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有什么重要表現?后果怎樣?

2、中國古代區域經濟政策有什么特點?后果怎樣?

3、中國古代對工商業的管理政策有何特點?有什么重要表現?

4、中國古代統治者為什么把抑制奢侈,提倡節儉作為經濟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

5、中國古代經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何例證?

【教學過程】

導入:前面我們探討了中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經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王朝對各經濟部門都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并制定了相應的經濟政策和措施。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中國古代幾種基本的經濟政策。

(一)重農抑商

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一種基本的經濟管理政策,在古代始終實行這一政策,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1、概念——重視農業,壓制工商業。(“商”包括“工商業”)

2、原因——a、小農經濟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基礎。(規模小,非常脆弱,需要保護)

?????????? b、農業是中國古代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可以實現富國強兵,鞏固統治。(國家強盛,社會安定)

????????????? (重視農業,為什么要壓制工商業?說明工商業發展會給農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會有什么不利?)

?????????? c、商品經濟(工商業)發展,會轉移農業勞動力,減少政府的賦稅、徭役、兵役的來源。(減少財政收入和兵源,因為農民是中國古代賦稅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

1:中國古代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B?

A、商人奸詐不利于經濟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維護社會安定,鞏固統治??? C、有利于維護農民利益??? D、中國古代經濟自給自足,不需要商業經濟

導析:A、C、D均與史實不符,用排除法。統治者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統治,故選B。

2:中國古代商人活動對統治者造成的不利影響有:(? B?

城市繁榮,出現眾多的商業都會??? 農民羨慕從商利潤豐厚,棄農經商?? 商人憑財勢侵奪地產使農民失去土地,造成社會不穩定??? 奢侈之風導致人心腐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 導析:都市繁榮不會對統治者造成直接危害,“棄農經商”會削弱封建經濟基礎,農民失去土地會激化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穩定,奢侈之風不利于國家富強,故選B。

請同學們回顧已有知識,中國古代哪些具體經濟措施體現了重農抑商政策。

3、表現——a、獎勵耕織? (如商鞅變法“獎勵耕戰”的內容,其他一些王朝也有類似的措施)

?????????? b、興修水利? (古代修建眾多水利灌溉工程,還有農具改進、農業經驗和技術的推廣、優良品種培育等)

?????????? c、減輕農民負擔? (兩漢初期、唐初、明初、清初等都給農民一定土地,減輕賦稅徭役,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 d、實行“官營”制度? (漢武帝時代起,實行“工官”制度)

?????????? e、對“市”的嚴格管理? (唐朝之前,城市商業區“市”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 f、對工商業征收重稅? (古代王朝壓制工商業的通常手段)

?????????? g、限制手工業規模? (尤其明清時期,手工工場興起,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經濟基礎,往往限制手工工場的設備和工人的數量)

?????????? h、實行“海禁”? (明清時期實行“閉關”政策)

?????????? 等等……

(重農抑商的原因、表現,應從“重農”、“抑商”兩個角度去分析歸納?!爸剞r”方面的表現可聯系第一課農業經濟的有關內容歸納;“抑商”方面的表現,可聯系前兩節課“手工業”、“商業”經濟的有關內容,并閱讀教材P21古代工商業管理的內容進行歸納。)

3:劉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呂后當政時也強調:“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這表明西漢初年實行:(? B?

A、農工商皆本的政策??? B、限制商賈政策??? C、禁止經商政策??? D、勤儉節約政策

導析:材料反映了劉、呂政策一脈相傳,均歧視工商業者,選B。A、D為錯誤選項,C不符合史實,若是“禁止”,就不允許“賈人”存在。

4:《江寧(南京)府志》記載:“機戶不得逾百張……織造批準注冊,給文憑,然后敢織”。這一規定能夠說明:(? B?

A、清政府對手工業進行嚴格管理??? B、清政府嚴格控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C、清政府建立完善的手工工場審批手續??? D、清政府鼓勵興辦手工工場

??? 導析:材料反映了兩信息:一是“限制織機”,二是“注冊,給文憑(營業執照)”。B、C都只能體現其中一個信息,只有A能夠體現兩個信息,D是反面結論。

4、后果——a、重農:保證了農業發展,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 b、抑商:抑制了社會經濟的活力,阻礙了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

?????????? c、閉關: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

5:下列關于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D?

A、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B、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C、有利于封建社會的穩定??? D、有利于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

導析:重視農業,保證了農業發展,A正確;維護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穩定,C正確;(有利于維護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是統治者實行這一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抑制工商業,不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B正確。運用排除法,選D。

(二)區域經濟政策的傾斜

1、概念——因不同地區發展條件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區域經濟管理政策。

2、特點——嚴重傾斜? (畸輕畸重,過分、極端)

3、表現——a、秦朝重視關中,忽視關東。

??????????? b、東漢“南陽帝鄉”、“河南帝城”享受優待。

??????????? c、東漢以后,東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

(反映統治集團目光短淺,地方本位主義的狹隘觀念。唐太宗胸懷就比較遠大,采取平等政策,于是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 4、后果——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和諧、不健康,畸形發展)

6:秦朝統一后,實行不同的區域經濟政策,其結果是:(? B?

A、促進關東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 B、關東地區經濟結構遭到破壞,是秦朝短暫而亡的原因之一??? C、使秦國本土和六國故地均衡發展?? ?????D、鞏固了關中本土,鞏固了秦朝統治基礎

??? 導析:秦朝采取厚此薄彼的區域經濟政策,重關中,輕關東,導致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故選B。

三)工商業的管理

1、特點——a、體現了重農抑商的政策。

?????????? b、全面、具體、嚴密。

2、表現——a、古代王朝對工商業征收重稅。

?????????? b、對“市”的嚴格管理。

?????????? c、漢武帝時實行鹽鐵官營制度。

?????????? d、王莽時期實行“五均六莞”的經濟政策。

?????????? e、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

?????????? f、秦律有關工商業的條文全面、具體、嚴密。

3、影響——a、穩定了社會經濟秩序,保證了社會生產的正常運行。

?????????? b、強化了政府對社會經濟的控制。

?????????? c、重農抑商不利于商品經濟發展。

7:明清“海禁”政策的重要危害包括:(? D?

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造成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導析:海禁政策,嚴禁沿海人民出口貿易,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導致中國封閉落后。各結論均正確,故選D。

(四)禁奢侈

“溫飽思淫逸”,在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富足的歷史時期,容易形成奢侈之風,抑制奢侈,提倡節儉是中國古代經濟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古代統治者為什么要提倡節儉,抑制奢侈?

1、原因——a、中國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小農經濟十分脆弱,社會財富的積累非常不易。

?????????? b、奢侈之風,不利于國家富強,引發階級矛盾激化,不利于維護統治。

?????????? c、作為抑商的輔助政策和具體步驟。

2、表現——漢成帝、漢哀帝均下詔制止奢侈;

?????????? 歷代開明政論家均對奢侈之風發出警告。

3、結果——中國古代奢侈之風往往盛行于上層社會,因此禁奢侈難于取得實效。

8:中國古代“禁奢侈”的政令往往難于真正取得成效,因為:(? B?

A、百姓收入增加希望改善生活,不愿接受該政令??? B、統治者不能帶頭禁奢,無法作到“上行”而“下效”??? C、商人的高消費敗壞了社會風氣??? D、社會富足無需禁奢

??? 導析:A、C、D不符史實,用排除法,選B。在古代,只有統治階級才具備“奢侈”的社會條件和物質基礎。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探討了中國古代幾種基本的經濟政策,通過對這些經濟政策的探究,同學們是否看出了它們的基本特點呢?

中國古代經濟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重農抑商(如上重視興修水利灌溉工程,對工商業征收重稅等)

b、區域經濟政策嚴重傾斜(畸輕畸重。如上秦朝重視關中,忽視關東;東漢“南陽帝鄉”“河南帝城”享受優待;東南地區成為全國經濟重心之后,承受更加沉重的經濟壓力等)

c、對工商業的管制全面、具體、嚴密,體現“重農抑商”政策(如秦朝統一貨幣、度量衡;秦律的有關條文全面具體。對工商業征收重稅;對“市”的嚴格管理;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明清時期實行“海禁”等)

d、抑制奢侈,提倡節儉(如漢成帝、漢哀帝下詔制止奢侈行為,歷代開明政論家對奢侈之風的警告等)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陳亮說:“商籍農而立,農賴商行?!?/SPAN>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蓋皆本也?!?/SPAN>

材料三:(雍正帝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指士、農、工、商)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請回答:

1)陳亮的觀點是否正確?說明了什么?

2)從材料二、三中分別歸納黃宗羲和雍正帝的觀點。

3)簡要評價黃宗羲和雍正帝的觀點。

4)有一種觀點認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農、工、商三者關系?

導析:(1)閱讀理解材料,不難看出:陳亮認為農工商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黃宗羲主張農工商“皆本”,康熙主張“重農抑商”。(2)根據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實際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辨析各種主張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農、工、商三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1)觀點:正確。??? 說明:農工商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2)觀點:黃宗羲認為農工商皆本,雍正帝主張重農抑商。

3)評價:黃宗羲的觀點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雍正帝的主張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4)關系: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同時大力發展工商業;只有堅持國民經濟各部門綜合平衡,按比例協調發展,才是國家富強之本。

【課后反思】

1、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經濟政策,也是本課的重點,應引導學生系統、全面地探討分析,并由此深刻認識中國古代的一些經濟措施和現象。其他部分教材內容,可視課堂教學的時間酌情處理,遵循“簡明”的原則。

2、教材內容比較紛亂,條理、頭緒不是很鮮明,學生閱讀起來可能有許多障礙,應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反饋情況,并加以必要的示范指導。

3、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知識,積極主動探究相關歷史問題。

上一篇: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時 崇尚民主與法制
下一篇: 高一英語人教版模塊3第2單元第一課時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Reading)

福建省長樂第二中學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權所有 閩ICP備07502207號-1

學校地址:福建省長樂市金峰鎮上陳路87號 郵政編碼:350211    閩公網安備 35018202000328號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超清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亚洲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