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始于教學目標,本節課以展示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與方向為起點。用美麗的奧運焰火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并促使學生的思維疑問指向本節課的主角——鎂。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鎂的性質及用途;二是從海水中提取鎂的工藝流程。以“性質——存在——用途——制取”的主線,采用資料卡讓學生課外預習,培養學生篩選、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鎂的性質的學習中,分析鎂的共性(與氧氣反應、與酸反應)和特性(與氮氣反應、與二氧化碳反應),重點突出特性;并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和原子結構知識進一步理解鎂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在從海水中提取鎂的教學中一方面聯系生產實際,著重讓學生理解通過科學實現技術的可行性,以及如何通過化學實現價值(即為什么要這樣做);另一方面學習鎂的化合物性質,過程中貫穿離子反應的相關知識。
??? 教材的編寫關注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化學知識與技術思想的融合,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識系統,融合基礎理論,強化元素知識。鎂的提取及應用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的理論,學習中鞏固了學生的理論基礎。
??? 課后福州市化學名師工作室成員、長樂市化學名師工作室高中組成員以及各兄弟學校的高一化學集備組組長在長樂二中行政樓二樓小會議室對這節課作了點評、研討。各位老師一致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公開課,學案的設計對學生收集信息,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課程的導入很好,比較符合學生的心態,整個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多次創設問題情境,善于調動課堂氣氛,提供學生上臺實驗動手的機會,給學生提供了體驗成功的機會。
??? 同時圍繞以下幾個主要議題展開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的學術探討:
(1)根據學情與新課程背景,教學內容順序作了調整的探討。
(2)學案課前哪些先做,哪些課內完成作了探討。
(3)寫出三個流程圖中的化學方程式,如何落實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對氧化還原反應判斷作了探討。
(4)公開課課前預設目標與課內意外,哪個重要?如何運用教學機智,捕捉課堂可生成性資源作了探討。
(5)導練在課堂上目標達成多少,學習效果能否完成作了探討。
(6)課堂時間留白作了探討。
(7)小問題目標與大問題目標實現作了探討。
(8)如何增強實驗的直觀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作了探討。
??? 最后,福州市化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福建師大附中潘則南老師認為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這一節是很精美的課,每一個小問題都能對教學內容很好的銜接,教學環境和技術支持都非常到位。潘則南老師還耐心地解答了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潘老師指出,新教材的背景發生了變化,新課標中的知識要求淡化了,應用性的增強了,知識考試的年代將可能成為過去,以能力為主在平等的平臺上競爭將成為主基調,所以平時訓練的時候要找準方向,課堂上要有深度的思考,探討。知識點要校本化、生本化,要根據學生的程度進行適度訓練。演示實驗時要增強實驗的直觀性,要引起學生的思考和重視再進行實驗。實驗對比要強烈,落實才能到位,課堂上及時解決目標與意外,預設與生成的矛盾。另外要注重知識的整合,關注小問題的解決等等。
??? 這節公開課讓聽課的老師都大有收獲,潘則南老師的分析更是讓各位老師受益匪淺。
?
?
?
?
?
?
?
?